这篇文章还没有正式开工,目前为下面这篇文章的附属说明,所以只有图片。
(题图为spaceX的猛禽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一般认为在燃料利用效率上闭式循环>开式循环,所以理论上前者的比冲可以做得更高,但是由于结构更复杂,采用类似结构的发动机推重比会更低一些(仅仅是理论上,工程上有其它许多因素,比如挤压循环似乎也是闭式的,嗯……)。
对于一般规模的火箭发动机,按技术难度排名大致为:全流量分级循环(闭式)>分级燃烧循环(开式)≥燃气发生器循环(开式)≥双膨胀循环(主要用于氢氧机)>膨胀循环>>挤压循环(这个是没有泵的)。按理说越难的技术应该会有越高的比冲(不然研究这个闲得慌吗),不过工程中总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比如大力出奇迹……),各国采取的技术路线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存在(或者不明显)这样的规律。
阅读
6448 阅读
5633 阅读
5682 阅读
6320 阅读
6428 阅读
5393 阅读
6409 阅读
6027 阅读
6395 阅读
6560 阅读
6417 阅读
88343 阅读
88237 阅读
88160 阅读
87914 阅读
88340 阅读
87915 阅读
2271 阅读
2273 阅读
5685 阅读
5263 阅读
5367 阅读
这篇文章还没有正式开工,目前为下面这篇文章的附属说明,所以只有图片。
(题图为spaceX的猛禽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一般认为在燃料利用效率上闭式循环>开式循环,所以理论上前者的比冲可以做得更高,但是由于结构更复杂,采用类似结构的发动机推重比会更低一些(仅仅是理论上,工程上有其它许多因素,比如挤压循环似乎也是闭式的,嗯……)。
对于一般规模的火箭发动机,按技术难度排名大致为:全流量分级循环(闭式)>分级燃烧循环(开式)≥燃气发生器循环(开式)≥双膨胀循环(主要用于氢氧机)>膨胀循环>>挤压循环(这个是没有泵的)。按理说越难的技术应该会有越高的比冲(不然研究这个闲得慌吗),不过工程中总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比如大力出奇迹……),各国采取的技术路线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存在(或者不明显)这样的规律。